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血管1109輯~血脂

新增說明文字
☆ ☆ ☆
膽固醇會讓人中風、罹癌、膽結石!三步驟學會管理它
★ 盧映慈

膽固醇是現代人最大的殺手之一,沈積在血管上的膽固醇,會讓血管硬化而導致心臟病、中風,受損的血管也會讓全身缺氧、發炎而導致癌症;而過多的膽固醇,也會在膽囊裡面結塊,變成一顆顆的膽結石,痛起來的時候簡直要人命。但是膽固醇是我們身體裡正常會分泌的激素之一,不可能無限制的「降低」,反而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必須要找到「平衡」,才能利用膽固醇的好、撇除膽固醇的壞。維持健康比值,簡單管理膽固醇的三個步驟:增加好膽固醇的量,同時減少三酸甘油脂、壞膽固醇的量。
① 降低三酸甘油脂~維持在 200 mg/dl 以下:
在抽血檢測膽固醇的時候,一定會看到三個數值,分別是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另外一個就是「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又稱「中性脂肪」,能儲存能量供心臟跳動,但如果太多的話,雖然不會直接造成心血管疾病,但卻會造成「內臟脂肪」。三酸甘油脂比起其他油脂更容易囤積在內臟,尤其是負責身體代謝的肝臟位置,形成脂肪肝,但如果是與膽固醇一起高,會使血管堵塞的情況更嚴重;而且通常三酸甘油脂過高的人,也會有壞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降低三酸甘油脂: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精緻澱粉,多喝水。
② 讓高密度膽固醇增加~大於 40 mg/dL:
HDL 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把肝臟製造的大部分膽固醇從血管中搬走,搬到內臟內維持日常的生活工作;而壞的膽固醇叫做 LDL 低密度脂蛋白,會容易堆積在血管裡,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的發炎,發炎久了之後就會硬化、最後造成心肌梗塞。所以,如果壞膽固醇太高,就表示身體的血管很可能正在發炎,而好膽固醇不夠,也同樣代表身體清理血管的能力不夠。最好的標準是,壞膽固醇要在 130 mg/dL 以下,好膽固醇要大於 40 mg/dL,這樣清理身體多餘膽固醇的能力才夠。
增加好膽固醇:補充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纖維質,像是深海魚類、橄欖油、芝麻油,以及每天5份(一個全頭大)的蔬菜水果;還有每天持續的運動。
③ 總膽固醇跟高密度膽固醇的比值要小於5:
正常人的血中總膽固醇在 200 mg/dL 以下,但上述有提到好膽固醇才是清理身體的重要因子,所以除了要看絕對數字之外,也要看相對數字。美國心臟協會也建議,個別的數字要分別在「標準值」,但最好可以讓兩者的比值維持在小於4的狀態會更好,如果超過5以上,就表示心血管風險會增加。比如總膽固醇是 180 mg/dL,好膽固醇有 40 mg/dL,都在正常值內,但兩者的比值是4.5,大於4,就可能是需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如果總膽固醇是 180 mg/dL,好膽固醇有 50 mg/dL,比值是3.6,就是在安全範圍內。

膽固醇會讓人中風、罹癌、膽結石!三個簡單步驟學會管理它
HEHO 健康/盧映慈~2020年03月15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控好膽固醇,別讓心梗帶你走訪鬼門關
★ 新聞部/綜合報導

年約80歲的李婆婆回診時跟醫師炫耀「現在我的健康『脂數』都很正常吧!」,但其實在一年半前她因心肌梗塞走訪了二次鬼門關,從此她才開始認真用藥控制。在第一次心肌梗塞發生後,醫師已處方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來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期間數值控制在88mg/dL,不料,卻在服藥後的二年內發生了第二次的心肌梗塞,這次成功救回李婆婆性命後,除口服用藥外,同時再搭配PCSK9抑制劑,才成功讓她的壞膽固醇降至25 mg/dL,目前「脂數」控制良好且對治療生活品質也感到相當滿意。
收治該名案例的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李婆婆透過服藥治療確仍然無法獲得控制,根據2019歐洲心臟學會最新指引,這類極高風險族群已服用最高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並於兩年內發生第二次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應將壞膽固醇指數降於40 mg/dL以下,因此,後續搭配PCSK9抑制劑治療,才成功讓李婆婆的壞膽固醇指數下降至25 mg/dL。
林柏霖醫師說明,依據風險性來分類,每個族群各有不同的「脂」南,若是一般無其他危險因素或年輕型糖尿病患者,應將壞膽固醇控制低於100 mg/dL;若是高風險患者,如高血壓患者或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及糖尿病患者,建議控制低於70 mg/dL;極高風險族群,也就是曾發生過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伴隨視網膜病變或腎病變的患者,就建議應該要低於55 mg/dL
林柏霖醫師解釋,多數民眾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膽固醇指數,但當壞膽固醇控制未達標時,便會容易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這也是台灣107年十大死因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分別位於第2和第4位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並積極控制自己的膽固醇指數,才能確保心血管健康。對此,林柏霖醫師呼籲,可以透過抽血了解自己的膽固醇指數,篩檢後若無需治療僅需每兩至三年透過健康檢查來檢視膽固醇指數即可;但若檢查後發現壞膽固醇數值比較高的患者,則先透過飲食及運動來控制數值,約三至六個月後再抽血追蹤;若確診需要治療的患者,就必須配合醫囑用藥,才能避免併發症發生。

控好膽固醇,別讓心梗帶你走訪鬼門關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26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膽固醇過低要小心,研究:可能因此誘發失智症
★ 曾正豪/報導記者

隨著失智人口不斷攀升,除了高齡化趨勢導致,有研究發現,膽固醇過低也可能是埋下致病的危險因子。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醫師表示,膽固醇是腦部與神經連結的主要成分,不僅用來保護細胞膜強度及流動性,也是每個細胞製造細胞膜所需的原料,尤其當陽光曬到皮膚時,皮下膽固醇也會變成維他命D,因此足夠營養和維繫剛好的總膽固醇,可幫助降低罹患失智機會。
不過膽固醇非越低越好,無論太低或太高都可能影響健康,因此建議總膽固醇指數維持在160至220,而低密度膽固醇則維持在80至140。邱百誼醫師指出,像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而言雖同屬大腦神經退化疾病,但病因和表現的特徵不同,前者會先出現記憶缺損、個性改變並容易迷路,後期才會有動作障礙,後者則初期造成各種活動障礙,到了後期才會併發失智症。
其中巴金森氏症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動作慢、肌肉僵硬和放鬆時不自主顫抖為三大症狀,後期有三分之一會併發失智症,目前沒有藥物可根治,因此除了規律用藥,更要保持運動習慣、營養均衡以及良好睡眠品質。林姿宜芳療師提及,無論病患或照顧者在自我照顧上都很重要,像也可透過芳香按摩紓壓,每天可早晚給自己5至10分鐘的耳多穴道按摩搭配喜歡的精油,保養身體。
此外,雖巴金森氏症目前治療上仍未解,但臨床研究已出現許多突破性成果,來自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研究發現,頭孢曲松能防止神經死亡及腦部發炎症狀、減緩神經退化,甚至可以促進腦部神經新生,目前也獲得許多國家的專利以及美國FDA及衛福部核准,可望為此疾病帶來治療曙光。邱百誼醫師強調,治療前除了詳細病史,也要了解病患的失智類型,才能對症下藥,提供合適的治療處方。

膽固醇過低要小心,研究:可能因此誘發失智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1月22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害你膽固醇上升的不是雞蛋是「麵包」!
★ 林以璿

我們常把膽固醇跟許多負面的疾病聯想在一起,像是三高、肥胖等問題。如何避免過多膽固醇?許多人的直覺都是「少吃雞蛋」。但其實,已經有實驗證實,雞蛋中的膽固醇,並不會直接引起人類心血管的問題;反而是麵包、含糖飲料等精緻飲食才是元兇。想要降低過高的膽固醇,除了少吃這些食物,還有實驗證實酪梨、芭樂都是天然的降膽固醇食物。中醫師診所院長吳宏乾在《蛋療:中醫祕傳五大內臟對症蛋食養生帖》(幸福文化)中,指出醫學界曾經一度認為,由於雞蛋當中的膽固醇含量太高,會引起人類的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然而這一說法在近年已經改變。
「但是,多份研究報告指出,人身體內80%的膽固醇是由身體自行合成,與食用膽固醇無關。會刺激膽固醇含量上升,是因為吃了太多飽和脂肪及非常不健康的人造反式脂肪。」2015年美國《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就是研究人員追蹤兩萬名測試者長達20年,證實每週食用數顆含蛋黃的雞蛋,也不會增加罹患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心血管病的機會。2016年4月初,美國膳食諮詢委員會也頒布了最新的膳食指南,剔除每日不應攝取多於300毫克膽固醇的限制,取消長久以來食用雞蛋會引發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等的說法。
吳宏乾表示,雖然一顆蛋裡約含有250毫克的膽固醇,但好消息是其中又以優良的膽固醇(HDL-C)佔大多數,而蛋黃中的卵磷脂又能夠溶解壞的膽固醇(LDL-C),所以吃蛋時真的不必太擔心膽固醇的問題。其實,像是麵包、油炸食品以及含糖飲料,才是導致肥胖、造成三高以及膽固醇累積的問題。這些食物在體內代謝後,容易提升膽固醇的指數,增加身體的負擔。這些不健康的食物中,最常被我們忽略的就是「麵包」。不少人的早餐首選,還是便利商店的麵包配飲料。大部分市售麵包可能含有多達十幾種的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物,不僅增加膽固醇,還可能增加肝、腎負擔。
另外,許多化學添加物易引起人體過敏反應,對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尤其不利!國外已有研究,攝取過多的人工色素,會造成過動,甚至還會影響智商和大腦發育。因此,避開吃精緻食物,尤其是麵包,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決策。想要吃得健康,用飲食降低膽固醇,也是可行的。腎臟科名醫江守山就分享,食用酪梨是比得上降膽固醇藥物的食品。他指出,每天吃酪梨可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賓州大學等研究指出,只要食用酪梨5週,膽固醇整體就會下降,尤其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影響最大。
江守山指出,氧化的低密度膽固醇會導致動脈中斑塊的積累,而氧化是一種與心臟病和癌症相關的生物過程。食用酪梨的話,就能降低這些問題發生的機會。另外,除了控制膽固醇,酪梨還含有健康化合物,如類胡蘿蔔素,也有益於眼睛健康。除了酪梨,芭樂也是同樣有效且更普及的水果,甚至芭樂籽還含有的抗氧化劑和生物活性物質,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而且芭樂籽所含豐富的纖維,可使身體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受體)的量以產生更多膽汁鹽(bile acids),有助於降低血流中的膽固醇,避免膽固醇過高,堆積在動脈血管壁的內層,引起慢性發炎、形成斑塊

害你膽固醇上升的不是雞蛋是「麵包」!降低膽固醇就靠二種天然水果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4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睡前兩小時別吃東西!過度豐盛宵夜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王芊淩

「今晚想來點鹹酥雞!」睡前總是覺得肚子餓,不吃宵夜好像睡不著,加上近年來外送平台方便,吃宵夜好像生活中的例行行程。但心臟科醫師提醒:「睡前吃宵夜,特別是高油脂、高糖份的食物,會讓身體沒有辦法代謝掉,長久下來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且這樣情況不只是發生在中老年,年輕人也會發生。吃宵夜總讓人感到罪惡,除了容易變胖外,對於身體也是一大負擔。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說明:「睡前兩個小時身體已經準備進入休息的狀況,這時候再吃高油、高糖的食物,這些東西都會轉換成脂肪堆積、或是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特別是很喜歡吃宵夜都是青壯年,或是一些上班族、學生族群,陳玠宇發現:「現在三高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建議睡前兩小時不要吃高熱量的食物,如果今天真的肚子餓,盡量在睡前兩小時內吃完,如果真的還會餓,其實可以喝些牛奶、豆漿,增加飽足感但不增加心血管負擔。」
如果是輪班的人員,夜間時間在工作吃下的東西還可以消化,但白天下班後即便要睡覺了,醫師不建議吃完早餐再入睡,對於腸胃、心血管都有負擔。這些代謝不掉的東西開始沈積在血管壁,可能會形成內臟脂肪,很多人無形之間越來越胖。尤其對於本來就有三高的患者,吃了宵夜後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陳玠宇分享臨床上一名個案,76歲的陳伯伯雖然平常三餐清淡、也有規律運動、服藥,唯一問題伯伯喜歡睡前吃蛋糕。
蛋糕不僅具有反式脂肪酸、精緻澱粉,長期食用下讓血液變的濃稠,讓他走路、爬樓梯都會喘,被診斷為「頑固性心絞痛」。根據美國研究,頑固性心絞痛每年的死亡率也有3%-21%,引起冠狀動脈血管問題也有11%-69%。正因為頑固性心絞痛問題困擾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療發展下,現今有「心臟震波治療」提供患者一項新的選擇,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以及心衰竭的患者,在不傷心的情況下進行血管再生,改善血管問題,目前尚無健保給付,治療療程下來費用大約二十萬。
陳玠宇強調:「震波治療在臨床上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且至今沒有使用後沒有任何副作用,在臨床上目前主要算是輔助型治療,台灣目前僅有國泰醫院、新北亞東、高雄長庚有在進行。」伯伯在經過治療後,恢復狀況也非常良好。但更重要的是,陳玠宇說:「必須提醒民眾飲食要適度的節制,另外運動也是很重要,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避免三高的發生。」

睡前兩小時別吃東西!醫師:過度豐盛宵夜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07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擊退血管裡的血液風暴!簡單生活七件事預防腦中風
★ 李依如/報導記者

被封為影帝的男星吳朋奉於5月25日凌晨驟逝,經法醫相驗證實死因為腦中風。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鄭建興表示,過去總認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近年來,年輕型腦中風個案數增多,特別是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肥胖等高危險族群,平時更應該做好自我控管的工作。鄭建興醫師提到,在台灣,缺血型腦中風約占80%,出血型腦中風約20%。心房顫動、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皆會增加中風發生率。其中,血脂異常是導致腦中風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為高膽固醇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
醫師強調,將高危險群病人的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以下簡稱LDL-C)控制在 100 mg/dL 以下,更高危險病人(如冠心症、缺血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建議控制在 70 mg/dL 以下,是國際血脂治療趨勢。許多人以為只要透過清淡飲食便能降低血脂,卻不知道飲食控制其實只能改變約10~20%的低密度膽固醇。鄭醫師提醒,除了注意飲食和規律運動,若血脂仍無法妥善控制, 就需搭配服用藥物,如常使用的 Statin 史他汀類藥物;一旦隨意停藥,根據研究顯示,失去藥物保護效果,恐增加心肌梗塞、中風再度發生,因此定期且規律服藥,顯得極為重要。另外,也須同時注意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如肌肉痠痛)。
該如何判斷急性腦中風症狀?鄭建興醫師指出,熟悉國際中風口訣FAST,掌握「Face」發現突然臉部或嘴角歪斜,「Arms」感到單側手腳無力,「Speech」講話突然口齒不清或無法言語,「Time」 趕快記下時間,趕緊送醫。目前急性缺血中風的積極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由醫師評估過後進行治療,坊間偏方是在發作當下針扎手指,其效用不大也無根據,若出現上述症狀,打119緊急送醫,才是正確做法。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預防中風或腦部退化,鄭建興醫師呼籲,可以遵從美國心臟協會(AHA)的「簡單生活七件事」做起,改變生活型態來達成。
① 管理血壓:高血壓是中風及心臟病主要的危險因子,因此,只要將血壓維持在 130/80 mmHg 正常的範圍,就能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
② 控制膽固醇:保持體內動脈通暢,避免中風及心血管疾病,建議控制低密度膽固醇 100 mg/dL 以下,若冠心症、缺血中風病患標準為 70 mg/dL 以下。
③ 降低血糖:血糖目標值是空腹血糖 100 mg/dL,有糖尿病的病人,須在家自我管控血糖,若沒有糖尿病的人,但40歲以上民眾建議規律進行檢測。
④ 管理體重:建議BMI控制在25以下,建議成年男性腰圍以90公分,女性80公分為標準,超過則屬於腹部肥胖。
⑤ 保持運動 :每週達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活動量,每週運動3次、每次 30~50 分鐘以上的運動,如快走、慢跑等。
⑥ 良好飲食習慣:限制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添加糖的攝取量。
⑦ 戒菸。

擊退血管裡的血液風暴!簡單生活七件事預防腦中風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8月26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血管發炎漸漸會失去彈性,一旦血管硬化恐招來致命危機
★ 陳敬哲/報導記者

原本充滿彈性的血管,可以擔負心臟跳動的血液衝擊力,但隨著年紀增長血管漸漸不具彈性、越來越硬,血液衝擊力忍受力也隨之降低,慢慢的血管可能會出現致命血管瘤,腎臟與腦部等器官也會受損傷,心臟有肥大等跡象以致健康開始惡化;雖然血管硬化與老化密不可分,但減少接觸不良物質與改善生活習慣,則可以減緩硬化的速度。北榮心臟科主治醫師陳震寰表示,血液流動不像河流那般穩定,而是靠心臟收縮,一下一下把血液「打」出去,血液流動類似衝擊波,快慢快慢地交錯,當血管充滿彈性,血流突然增加的瞬間,可以達到緩衝作用,一旦血管硬化沒有辦法緩和衝擊力,就只能跟血流「硬碰硬」,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跟著增加。
陳震寰接著說,血管硬化最難以避免原因就是老化,原本充滿彈性的血管,在血流不斷衝擊下,難免會有小傷口,就如同皮膚傷口,身體會啟動修復機制,把小傷口填補起來,但傷口修補細胞不具有彈性,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小受傷的次數持續增加,血管彈性也就逐漸下降,最後演變成血管硬化。陳震寰持續說明,血管發炎也是導致血管硬化的關鍵因素,此外也可能由病菌導致,當血管遭受感染出現發炎反應,同時低密度膽固醇的斑塊沉積,也會讓血管發炎,不論急性或慢性血管發炎,都會導致血管發生損傷,身體修復血管損傷,但沒有辦法恢復血管彈性,也就增加血管硬化風險。
陳震寰也說,心臟跳動供血有一項缺點,血液輸出有中斷,原則上心臟收縮時才會有血流,心臟放鬆時則沒有血流,要穩定血流必須仰賴具有彈性血管,在血液衝出來時,可以膨脹多容納血流,當心臟放鬆血管則稍微縮小,擠壓血管中血液,就像是水管放鬆和壓緊可以調控水流一樣,所以當血管硬化就沒有辦法維持穩定血流。陳震寰強調,當血管硬化缺乏彈性,也就失去緩衝心臟跳動的血流壓力功能,心臟壓縮力量會直接傳到血管末稍器官,例如大腦與腎臟,久而久之也就導致器官損壞;另外,儲存血液功用也會失效,當血流不穩定時,有可能讓血液短暫停止,雖然時間短,不過累計下來對各組織器官都有造成傷害。
陳震寰提醒,雖然血管老化沒有辦法避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老化速度加快,在飲食方面應選擇降低刺激血管發炎的食物,減少低密度膽固醇含量高的動物油脂的攝取,研究證實每降低40%的低密度膽固醇,就可以減少22%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不要吸菸,因為菸品中有大量有害物質,不僅會直接傷害肺部,也會導致血管受傷發炎;生活中有許多不良習慣,都會加快血管老化,最好可以避免。陳震寰也說,臨床中曾經有20多歲就高血壓病患,但很多年輕人都不清楚自己血壓高,最基本的健康檢查,至少每年一次量一次血壓,確認血管狀況,如果發現異常,就應該找出原因,先服藥降下血壓,以免血管繼續承受高壓力,如果體重或血脂也都超標,藉由飲食與運動改變,讓就能保護血管減緩老化。

血管發炎漸漸會失去彈性,一旦血管硬化恐招來致命危機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07月17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心血管保健關鍵要項
★ 聯安醫周刊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春節飲食油膩,再加上氣溫忽冷忽熱,更容易誘發不適症狀!為了降低心血管風險,不少人會積極控制膽固醇數值;然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顏佐樺醫師提醒,只看膽固醇是不夠的,「高血壓、血管斑塊、動脈阻塞」等也都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常常症狀無聲無息,都更需要精密的檢查才能做好評估與預防!
近年來民眾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會利用定期健康檢查來瞭解身體健康狀況,以期能即早察覺潛在的疾病風險,尤其在秋冬時節更要留心慢性病況,以免誘發心血管疾病。然而,擔憂心血管風險,單看血壓、膽固醇數值就足夠了嗎?顏佐樺醫師表示,建議可進一步分析脂肪酸比例、膽固醇顆粒大小、血管彈性等指數,綜合評估找出影響健康的癥結,更有助於維繫個人健康狀態!顏醫師進一步說明以下各項心血管進階檢查建議:
脂肪酸分析,瞭解體內好壞脂肪酸的比例:抽血檢驗血液中的18種脂肪酸濃度比例,包括反式脂肪酸數值應該越低越好,以免增加動脈硬化風險;不飽和脂肪酸 Omega-6 數值不宜過高,以免容易造成身體發炎、血管斑塊凝結等可能;而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 則是有益健康,能調解血壓、預防動脈硬化,有助於保護心血管。針對上述各項指標數據判讀,醫護團隊可提供飲食調整建議,以達到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的目的。
脂質代謝評估,以評估心血管阻塞風險:膽固醇指數僅為參考指標之一,但近來年有更多研究指出,膽固醇數值除了應細分為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 HDL)與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 LDL)外,還可以進一步分析脂蛋白的顆粒大小。顏佐樺醫師說明,小顆緊密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較容易沈積在血管中導致血管動脈硬化。因此,藉由此項檢查瞭解自己的膽固醇數值、濃度與顆粒大小,將有助於醫療團隊更清楚評估罹患冠狀動脈硬化或中風的風險。
血管內皮功能評估,瞭解影響血管彈性、造成動脈硬化的風險數值:血管內皮細胞異常是動脈粥狀硬化的早期指標,透過分析一氧化氮 (NO) 生成的相關物質,來評估血管彈性功能。藉由深度檢測可進一步瞭解血管的健康狀況並加以調整,延緩動脈硬化的發生。
顏佐樺醫師表示,冬天氣溫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若有家族心血管病史、肥胖、三高或糖尿病患者、中風或心肌梗塞患者、外食族等四大族群更應留心身體異狀,建議除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外,可與專家討論是否需採用進階的心血管檢測,及早發現異狀便能及早從飲食、作息等方面調整,才能真正為個人的健康做好把關。

心血管保健關鍵要項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02月17日
☆ ☆ ☆
☆ ☆ ☆
☆ ☆ ☆
血管1109輯~血脂
血管1108輯~主動脈
血管1107輯
血管1106輯
血管1105輯~血液
血管1104輯
血管1103輯~血栓
血管1102輯
血管1101輯
血管1100輯
性魅舞識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醫療1107輯

❀❀1
☆ ☆ ☆
☆ ☆ ☆
☆ ☆ ☆
下肢腫脹莫輕忽,靜脈血栓恐致命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4月06日
☆ ☆ ☆
☆ ☆ ☆
❀❀2
☆ ☆ ☆
☆ ☆ ☆
☆ ☆ ☆
小心高血糖作亂,併發症一起來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20年03月29日
高血糖就是糖尿病嗎?在糖尿病前期還有逆轉空間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11日
5個降血糖的天然方法!跟著美國研究一起恢復健康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10日
糖尿病併發症超多!要避免併發症,3大篩檢一定要做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07日
☆ ☆ ☆
☆ ☆ ☆
❀❀3
☆ ☆ ☆
☆ ☆ ☆
☆ ☆ ☆
肌少症讓人失能又失智!日本名醫:走路加一動作就能長肌肉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3月25日
☆ ☆ ☆
☆ ☆ ☆
❀❀4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醫療1109輯~新陳代謝
醫療1108輯~免疫
醫療1107輯
醫療1106輯~主動脈
醫療1105輯
醫療1104輯~嬰幼兒
醫療1103輯
醫療1102輯~醫藥科技
醫療1101輯
醫療1100輯~肝膽肺
性魅舞識 ▶ 部落格文章輯
☆ ☆ ☆
❀❀9